與平治 E-Class 及寶馬 5 系同級的第四代凌志 GS 房車,2012 至2015 年的前期款,不同版本及裝備規格多到令人眼花撩亂,二手盤怎揀最明智?
Text: 羅渣
定位為運動型行政房車的凌志GS,2012年在港上市的款式屬第四代車型,2015 年進行過小改款,包括改用箭形頭燈的全新車頭樣式,以及引入了 2.0 公升Turbo 引擎等。本欄很少推介仍未「退役」的車款,所以今次講 GS,亦只會討論 2012 至 2015 年的前期型。
凌志一直都希望以 GS 挑戰寶馬 5 系,但凌志一向都是賣舒適、寧靜、造工及可靠,操控性跟寶馬 5 系始終有距離,第四代 GS 的情況算是有點改變,因為廠方特別在 F-Sport 型號上,加入了電子控制懸掛軟硬、可變齒比轉向系統、前窄後闊輪胎及後輪轉向等新功能,令 GS F-Sport 的操控樂趣大大提升,在國際市場,第四代 GS 在操控方面的口碑也比前改善。
只可惜一切似乎來得太遲,面對四門房車市場的萎縮,即使是美加等大市場,GS 的銷售一直在下滑,2012 至 2019 年間,美國每年銷量由 24,555 部下跌至只有 3,378 部,加拿大就更加由 924 部跌至 114 部,在歐洲,GS 的地位更於去年起被前驅的 ES 取代,近期甚至愈來愈多傳聞指豐田或考慮不再推出 GS 的入替型,純粹從一盤生意的角度,這揣測亦不無道理。
不過,羅渣不會以「末代值得收藏」之類的理據推薦大家買二手 GS,因為大量生產的四門房車向來是買來用,並沒有收藏價值,車價更遠遠未到低位博反彈之時。
值得買 GS 的最大理由,就是坐得比同級對手舒服,尤其座椅大大張、軟綿綿,底盤的防震隔音也是一貫凌志的超卓,二手價與 5 系相若,但架架 GS 的隨車裝備都是 full option 上陣,毋須左比較、右比較,選購過程簡單得多。
在眾多 GS 版本之中, 羅渣心水首選是 GS350 F-Sport,因為 GS250 性能太弱,開不出運動型房車應有的氣勢;GS450h 性能雖強, 亦夠慳油, 但二手價比 GS350 貴約 30%,車身重,大大削弱了操控表現,長遠混能系統的保用也較多不明朗因素,所以簡簡單單只重點考慮 GS350 F-Sport,這應該是最接近 GS 系列目標定位的版本,2013 車當年新車接近 80 萬元,現時二手價 20 萬以下,已算用得過。
傳動系統
第四代 GS 前期款基本可分為汽油版及混能版,2012 年香港代理已引入了GS250、GS350 及 GS450h 三款動力級別,GS250 配 2.5 公升 V6 引擎及 6AT 波箱,209PS 馬力,253Nm 扭力,平均油耗 10.6km/L;GS350 配 3.5 公升 V6 引擎及 6AT 波箱,316PS 馬力,378Nm 扭力,平均油耗 10.2km/L;GS450h 混能版配 3.5 公升 V6 引擎加電摩打,波箱為無段變速,馬力 345PS,平均油耗 16.3km/L;2014 年,代理為配合當時的環保車稅務寬減條例而引入了用 2.5 公升直四引擎及電摩打的 GS300h 混能版,總馬力 223PS,平均油耗 18.2km/L。
不同裝備規格
第四代凌志 GS 前期款,不同動力版本都有相異的裝備規格包裝,例如 GS250 按裝備低至高排列分 Premier、Luxury 及 Ultimate 版;GS350 則有 Ultimate 及 F-Sport;GS300h 只得 Ultimate;GS450h 就有 Luxury、Ultimate 及 F-Sport,選擇多到令人眼花撩亂。
化繁為簡,可簡單理解 Luxury為普通版、Ultimate 為豪華版,而 F-Sport 則是跑車版。Luxury 版用 17 吋輪圈,控制台屏幕只有 8 吋,前座為 10 方位電動調校,音響系統為 12 喇叭規格;Ultimate 版用 18 吋輪圈、採用 12.3 吋屏幕、有 18 方位調校電座、18 喇叭 Mark Levinson 高階音響系統及電子調節懸掛軟硬等;F-Sport 配 19 吋輪圈及前窄後闊輪胎,另有專屬車身包圍、可變齒比轉向及後輪轉向等功能,但後座中央手枕不設 Ultimate 版的多功能控制面板。
里數與保養
所有凌志 GS 都可享五年或 10 萬公里原廠保用,大前提當然是跟足每年最少回廠兩次進行例行保養檢查的遊戲規則,因此,購買 10 萬公里以下的二手盤,理論上賣方都會提供原廠維修記錄,從中可跟進不同年份的行車里數遞增是否合理,以判斷一些低用量盤的里數是否可信。
GS 的機件公認耐用,所以首選是有齊維修記錄的低里數筍盤,即使車價貴 5-10% 也是值得,若里數已有 7、8 萬公里以上,就要留意底盤有沒有雜聲、引擎盤頂是否有滲機油情況,混能版如已行使 10 萬公里左右,則要考慮長遠混能系統電池及管理電腦的維修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