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
車款 TTS Roadster 2.0車價 待定
引擎 1,984cc 直4 DOHC 16V直噴turbo
馬力 310hp/5,800-6,200rpm
傳動 6 前速自動+/-,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前 / 後 麥花臣/ 四連桿
制動 前 / 後 透氣碟/ 透氣碟
輪胎 前 / 後 245/40R18
尺寸 4,191×1,832×1,345mm
軸距 2,505mm
車重 1,470kg
耗油量 14.5km/L(廠方數字)
上期我在封面故事中提到,應奧迪香港之邀,採訪完日內瓦車展之後前往德國慕尼慕黑測試新款R8,當日我還有機會一試開篷版TTS,在公路飛了一轉,初步覺得它的確很快。
Text & Photo:Eric Ng
筆者在 2014 年底參與了奧迪 TT 全球新車發佈會及試車活動,於西牙班的街道上及 Ascari 賽車場內測試新車。這代 TT 給我極佳的印象,我在該海外試車報告中甚至這樣寫:「本來對 TT 沒有甚麼好感的我……開始對它有好感!」
無錯,今代 TT 的確有很大的進步,集高性能、操控靈活、實用及高科技等優點於一身,是一款很全面的小跑車。不過上次在西班牙測試時,印象中沒有好好感受過 TTS 在直路上的終極加速表現,因為在街上測試主要是山路,在賽車場測試時又因為廠方只開放約三分之二賽道,而且每圈都要入 pit,未能在唯一較長的直路上嘗試 TTS 的尾段表現。
全力加速興奮
今次我和香港一位行家分配到一輛藍色的 TTS Roadster,我先駕駛,由慕尼黑往南行前往加爾米施‧帕滕基興 (Garmisch-Partenkirchen ),即 1936 年第四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行城市。在慕尾黑機場開車,跟著衛星導航的指示,不久便駛上高速公路。在公路上我將 Audi Select 設在 Dynamic 模式,引擎轉數立即升高數百轉,油門反應變得敏銳,深踏油門,6 前速波箱 kickdown 動作反應快而順,車子即時作出反應而憤力加速,加速表現比我預期中更爽快,隨著輕微的推背感及悅耳而帶有跑車感的引擎聲,令我忍不住,當前方沒有慢車的情況下就大油加速,享受一下 TTS 全力加速時帶來的快感。
在德國的公路上有部分路段是無時速限制的,當我駛上這些路段時都企圖試探TTS 的尾段加速表現,在一段直路以及前方無慢車的情況下,我再次地板油全力加速,車速與之前的幾次一樣上得相當快,看著速度指針一路攀升,120km/h、160km/h、180km/h……右腳保持不放,輕鬆地突破 200km/h 的關口,直達 210km/h,TTS 始終是一輛軸距只有 2,505mm 的小車,加上車身重量亦是偏向輕盈的 1,470kg,當車子駛過一些輕微起伏的路面,我開始感到有點兒飄,但我的心情未開始緊張,因為傳入車子內的震動極微,感覺引擎仍未到達頂峰,本想繼續加油再上,可惜突然有一輛車從中線抽到快線,在這樣快的車速下,為了安全起見,我必需收油放慢下來。
要測試一輕車的尾段表現,除非是一些性能極強悍的超級跑車,可以較容易輕鬆地加速至尾段範圍,否則一般都需要較長的直路及必需前方沒有慢車,我曾嘗試再次試探 TTS 的極速,但因為測試的時間不長,要讓同行的行家測試,最後只能將 TTS 的車速最高推上 210km/h。不過以 TTS 配備兩公升 turbo 引擎來說,能這樣輕鬆便突破 200km/h 的關口及全力加速時的積極表現,我雖然沒有同場比較過,但有理由相信 TTS 的加速表現屬同級型號中三甲之內。
軟篷重量輕
TTS 有這樣優異的性能表現, 除了兩公升 turbo 引擎的表現佳之外,TTS Roadster 的 1,470kg 車重,與同級對手例如寶馬 Z4 35i 或平治 SLK 350 均超越 1,500kg 相比,在重量上佔有相當的優勢。這與 TTS 採用 ASF 輕量化車架,與配備傳統軟篷,而非對手的硬摺頂有關。開篷車一定要講講個篷頂。TTS 採用傳統軟篷有輕量化的好處,軟篷骨架用了鎂、鋁、鋼及聚合物等輕巧物料製成,結構重量維持在 39kg,比上代輕了 3kg。軟篷合共 5 層,厚度 15mm,採用 Z 型摺合方法,既慳位,步驟又簡單,所以整個打開或收摺過程大約只需 10 秒,在 50km/h 的車速下均可操作。
隔音工夫了得
大家看到這輯相一片雪景就知道試車當日的天氣有多寒冷,所以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關著篷駕駛。在高速公路以大約 120km/h 的車速巡航,是最佳測試風噪的車速,我在這車速下細聽車廂的噪音,首先此車的車架極之紮實,造工佳,駛過不平路面時車廂部件互相磨擦造成的雜音相當少,車廂本來已相當寧靜,只聽到輕柔的悅耳引擎聲,至於風噪聲或車外的汽車聲等雜音,都被抑壓得很低,雖然沒有直接比較過,但以我的感覺可以定下這樣的結論,就是 TTS 這個軟篷的隔音程度與硬頂版相比只有極輕微的分別。
大家都可能知道開篷車因為不設車頂,必需對車架加以補強,這方面廠方採用了以下方案,就是在車身側板內裝上鋼製支架,並強化 A 柱及在座椅後方加裝鋁合金防滾架,以增強側撞及翻車意外發生時的安全性。開啟後的軟篷收摺在車尾,由於收藏篷頂的位置與車尾行李廂分開,所以開篷與否也不會影響行李廂容量,不論開或關篷,此車的行李廂容積都是 280L,但其它對手在關篷後的行李廂容量都有所增加,比 TTS Roadster 的大。
「幫吓眼」都得
此車配備數碼化虛擬駕駛艙(Virtual Cockpit),與 R8 一樣中控台上不設顯示屏幕,所以整個控制台顯得頗為簡潔。不過坐在旁邊的乘客的眼睛就少了一些畫面可以看,只好享受車外的景色,亦少了一點控制車上設備的自主權,例如音響等。在外國試車,擔任乘客時的我一般都會幫忙留意衛星導航系統的指示,萬一真的行錯路可以提點一下。但此車中控台不設屏幕,原本以為只能靠駕駛者一個,幸好只要我將座椅移後一點,以斜角的方式仍可看到數碼化虛擬駕駛艙的畫面,總算可以盡一分力「幫吓眼」。
今次測試 TTS Roadster 時間有限,因為同一天內還駕駛了 R8,都在德國無時速限制的公路上飛了一轉,論加速力及爆發力,310 匹最大馬力的 TTS 當然不及 610 匹馬力的 R8 V10Plus,性能表現可說是兩個層次,不過我覺得 TTS 的表現已足夠令我感到開心舒暢。
Specifications
引擎 1,984cc 直4 DOHC 16V直噴turbo
壓縮比 9.3:1
馬力 310hp/5,800-6,200rpm
扭力 38.8kgm/1,800-5,700rpm
傳動 6 前速自動+/-,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齒輪比 1 波 2.923 2 波 1.957
3 波 1.400 4 波 1.032
5 波 1.077 6 波 0.871
後波 3.263
終傳1 4.769(1/2/3/4 波)
終傳2 3.444(5/6/ 波)
懸掛前 / 後 麥花臣/ 四連桿
制動前 / 後 透氣碟/ 透氣碟
最小迴旋半徑 5.5m
輪胎前 / 後 245/40R18
長×闊×高 4,191×1,832×1,345mm
輪軸距 2,505mm
車重 1,470kg
總載客人數 2
油缸存量 55L
耗油量 14.5km/L(廠方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