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接觸模型車,未必一開始就要選購過千元的產品。在早期幾期的〈Hobby〉都分別為大家介紹過一些較親民的玩意,今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較入門的模型車,由 Paragon Models + Jaditoys 說製作的兩款 1:18 賽車模型車。
Text: Jeremy Ng Photo: Kwok Chi Special Thanks: 名車博覽 (Tel: 2390 7314)
記得上兩期為大家介紹過一些較小型的模型以及模型改裝,由此可見 Tomica 或 Tiny 都是一些較易入手、較易負擔的玩具車或模型車,只要多花心思,加上自己的創意,這些較細小的模型車也是一塊不錯的原石,有可能變成精細的模型。
收藏是很個人的
一部模型車是否值得收藏,不一定只視乎其市場的價值。記得最初入行時訪問了一些自製遙控模型巴士的玩家,他們說喜歡的都不一定是最昂貴的車款,反而是他們自己回憶中最有紀念價值的車款。模型車都一樣,有些人兒時沒有能力購買真車車款,長大後即使有能力也未必找得到狀況良好的車款,唯有購買模型車緬懷一番。這些車款未必一定是超級跑車又或是昂貴的車款,很可能就只是兒時親戚的一部老舊豐田大霸王,又或是本田的雙門小跑車。而這些車款模型大廠未必推出過模型產品,更有可能是根本沒有廠推出過這款車的模型,反倒是 Tomica 可能推出過火柴盒小車。
像真很重要
除此之外,入門的模型車總算給了經濟環境不太好的車迷一個收藏的機會。記得兒時沒有零用錢,家庭環境又不算太好,母親都會購買回力玩具車給我作玩具。我特別記得那部玩具警車的外形就是根據 90 年代款的平治 Sprinter,有沒有獲得平治廠方認可我不知道,只知道真是因為這種像真,比起其他玩具車我更喜愛這部玩具警車。或者我把話題扯得太遠了,我想表達的是,只要車款外形像真,即使價錢不高,這類模型車仍有其存在的意義。雖然 Paragon Models + Jaditoys 的兩部賽車模型是入門的模型車,但以千元有找的價格來看,外觀上算落足心思,讓車迷或模型車愛好者都可以較易接受的價錢把心儀的車款以模型的方式留在身邊。
兩部金屬外殼的模型車
這次借來的兩部由 Paragon Models + Jaditoys 製造的 1:18 模型車,都是賽車車款,兩部都經過原廠認證及批准製造。這兩部車的外殼都用上金屬物料,以手觸摸會有涼浸浸的感覺,而且紮實堅固。雖然為了更好地保存模型,如非必要都不應該以手觸摸,以免漆料遇上手上的油脂有任何變化,但為了確認一下不同部分的材質,我特意帶上手套放在手上細心觀察。兩車的車門、車窗、頭尾冚都無法開啟,唯一可以隨便移動的就只有前輪的轉向角度,以及四個輪子可正常滾動。不過,模型底部就較簡單,基本上只用一塊塑料覆蓋,上面沒有透氣孔及擾流設計,相信是為了減低成本。然而這兩部模型車只屬入門級,八百元的價錢底部沒有細節是合理的。
落場版的 AMG GT
用上「Green Hell Magno」特別車身顏色的這部 Mercedes-AMG GT3 還原度算不錯,基本上車身內外的細節都有根據原車製作。Mercedes-AMG GT3 在賽車界可算是一部表現出色的賽車型號,其建基於 Mercedes-AMG GT 極低重心、優良的重量分布及加寬輪距技術都令它在世界各地的賽事上能一展所長。車身上的擾流、加寬的車身、大型冷卻進風口及大型擾流尾翼都令這部車更華麗更有氣勢,而且這些擾流組件都不是虛有其表,實際上有改善氣流的作用,讓 GT3 能更穩定地高速行駛。GT3 搭載的是與 SLS AMG GT3 賽車一樣經改良的 AMG 6.3 公升 V8 引擎,可惜的是我們無法從模型中窺探這幅機器的面孔。
回到這部模型身上,撇除底部一體式的塑料板,模型車身的其他部位都非常細緻。我個人最欣賞的是車側排氣喉的設計,先用上電鍍漆將排氣喉噴成金屬般的質感,其後再將其收納在車身裙邊透氣孔內,單是這一點就已經與一般玩具車形成距離,名符其實可稱之為模型車。輪圈內的煞車卡鉗、煞車碟都沒有忽略,卡鉗上更不忘跟從真車印上 AMG 的字樣。雖然無法打開車門,但從車頭玻璃及車側玻璃窗內向入面一看,軚盤、錶板及座椅都有依照原車製作,沒有馬虎,防滾架的結構與真車圖片比較也找不到明顯的不同。另一個值得一讚的是尾窗不忘加上四個透氣孔,再加上前後的賽車拖車勾都特別仔細, 這些都令這部模型車的像真度有所提升。
紅白色的奧迪戰車
用上廠花的這部 1:18 奧迪 R8 LMS 是第二代車款,同樣屬於 GT3 級別的賽車。真車底盤用上鋁合金及碳纖維複合結構的 ASF 奧迪空間框架車體,配以高強度鋼質的防滾架,車身部件同樣以碳纖維及鋁合金製成。安全部分,前後均有鋁合金及碳纖維的緩衝結構,符合 FIA LMP1 的碰撞標準。引擎方面,這部模型就可以透過尾窗觀察這副 5.2 公升的 V10引擎,真車以後輪驅動。值得一提的是,奧迪有以這部車特別舉辦單一品牌的賽事,名為奧迪運動 R8 LMS 盃。這個比賽成立於 2012 年,是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提供完整技術支援的 GT3 賽車品牌賽事。而 2018 年時就引入了 GT4 組別,不過這次這部模型車則是 GT3 的賽車。
這部模型車不同於 AMG GT3,所用的漆料比較光身,不是啞色漆面。它沒有讓人感到驚艷的排氣喉管,但就在其他位置造得較仔細。我喜歡前輪與頭燈之間的擾流組件,難得是有跟隨真車版做到穿透的效果,廠方特別獨立分件製作這塊擾流,而不是在模具挑出近似的花紋,由此可見廠方的誠意。輪胎有特別印上米芝蓮的標誌,輪圈亦跟隨原車用上九幅式輪圈,裡面的煞車碟也有好好刻上花紋,煞車卡鉗也有印上 Brembo 的廠徽,製作認真。車身頭尾的奧迪廠徽及 R8 徽章似乎也用上蝕刻件,因為看上去比較精緻,算是增加了不少質感。這部車的尾窗透氣孔與真車一樣都比較明顯,面積都比較大,特別的是駕駛席旁邊的車窗有特別開了一個小窗口,附近有一些模仿螺絲孔的小點,還原真車駕駛席的手動小窗。內籠方面,不論是防滾架、軚盤、座椅都有跟隨原車去製作。不過,引擎的精細度就比較偏向簡單,不過對得起這部模型的價錢。
用作陳列也不錯
Paragon 的這個系列,似乎是想把可見到的部分都盡量造得像真,讓消費者購買後放在固定的陳列櫃中擺放,而前輪的可調角度則容許玩家作簡單的擺位。但如果玩家喜歡從陳列平台中取出把玩,這個系列可能不太適合,原因是可移動的組件不多。不過,若只想為家中的陳列櫃加上一兩部精緻的跑車款式,而又不想花費太多於模型車身上,這兩部分別只售 HK$800 的模型車,就會是超值的選擇,原因是單從外觀遠看的話,他的真實感與細緻度都不一定比貴價的相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