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
車款 TTS Coupe車價 待定
引擎 1,984c.c. 直 4 DOHC 16V 直噴 Turbo
馬力 306hp/5,400rpm
傳動 7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四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55/30 ZR20 / 255/30 ZR20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191mm/1,832mm/1,343mm
軸距 2,505mm
加速 0-100km/h,4.5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有些車,要狠狠地激試一番才可發現其吸引之處,向來都認為賣點在設計多於駕駛玩味的奧迪 TTS,一個月內先後激試了第三代的新舊版後,已對其能力另眼相看。
Text & Photo: Benny Tsang
已發展至第三代的奧迪 TT 今年剛好面世 20 年,最新改良版已於今年中發表,並有望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輸港發售。早前我們到過德國試駕了改版後的 TTS Coupe,仍配 2.0 公升四汽缸直接噴注 Turbo引擎,最大馬力由 310hp「下調」至306hp,扭力則由 38.7kgm 提升至 40.8kgm,6 前速 S tronic 雙離合器波箱升格至 7 前速,0-100km/h 由 4.6 秒加快至 4.5 秒,極速仍是受制於電腦上限的 250km/h。
少 4 匹馬力之謎
改良版 TTS 的馬力為何不進反退?原因要從直接噴注汽油引擎說起。研究發現,在近十年市佔率不斷上升的直接噴注汽油引擎所產生的廢氣裡,含有大量超微細的懸浮微粒,對人類健康構成風險,歐洲當局近年已收緊汽油私家車的廢排標準,當中的懸浮微粒數量 (Particulate Number) 是收緊的主要指標,近年包括奧迪在內有生產直接噴注汽油引擎車款的製造商,已相繼為旗下車款加裝汽油懸浮微粒過濾器,情況就像柴油車排氣系統的柴油懸浮微粒過濾器一樣,以過濾方式把廢氣中的懸浮粒子收集、燃燒及分解,數據顯示加裝懸浮微粒過濾器後,廢氣中的微粒含量可減少多達 100 倍,然而,在排氣系統中每多一個「關卡」,對馬力輸出都會有負面影響,聞說奧迪在歐洲不再提供 1.8 公升的改良版 TT,便與此有關,而性能較強的 TTS,渦輪增壓器的最大增壓值亦由以往的 1.2bar 提升至 1.4bar,微粒過濾器雖然最終都令馬力輸出微降,但排氣系統內的回壓增加,卻換來更佳的扭力輸出,配合新的7 速波箱頭幾個波段齒比較密的優勢,起跑加速比改版前更快。
激試前期款後有好感
在我的心目中,TT Coupe 的同類對手包括保時捷 Cayman 及寶馬 Z4,因為三款小跑車尺碼接近,但三款車有不同的傳動佈局,行走動態不能直接比較,十多年試駕過第一代 Cayman 後,已鍾意到不得了,其獨有的中置引擎佈局,入彎時車頭惰性低,前輪指向銳利,車架協調性強,是這類小跑車的操控典範;Z4 則有古典 Roadster 的駕駛風味,車頭長,乘坐點偏後,前置引擎後輪驅動汽車的行走動態也十分明顯;而 TT 一直給我的感覺都是奧迪一個設計方面的象徵,因為奧迪操控王的美譽一直都屬於 R8,TTS 的前置引擎、四輪驅動佈局帶來的駕駛感,面對著 Cayman 及 Z4 等強手,似乎稍欠了一些跑車應有的獨特性。在今年 7 月,我開著一部第三代前期款的 TTS Coupe在一條可開至 130km/h左右的「跑道」進行繞障飛馳,全程以 Dynamic 模式 ESC Sport 設定駕駛,加速力猛, 排氣聲雄壯有勢,入彎前猛力制動,減速快捷,車頭俯衝慣性不大,高速入彎動作穩定,在高速連環改變方向的繞障環節,雖然不容易像後驅車那樣以油門來控制車尾動態,但就可以用快而穩的段速完成繞障,經此一役認真考驗,我已對 TTS Coupe 的高速走行能力有一定的改觀。
山路考驗快慢彎實力
相隔不足一個月再到德國試駕改良版 TTS Coupe,感覺相當親切,我和同行的五位香港行家,開車去到德國黑森林一帶的山區,輪流在山路上駕駛著 TTS 來回飛馳,其他行家則在山路旁拍攝動態照片。雖說人生路不熟,但只需慢跑一轉稍為熟習路段上不同彎位的特性後,已可很放膽地開著新 TTS 快試。
於上山方向初段,是一個急上斜的右手臂急彎,彎道路面呈 off-camber,底盤協調性差些少的話,這類 off-camber 彎角足可以讓人與車一同「飛」出彎外的! 但開 TTS 以 2 波盡油衝上,即使 ESC 燈號時有閃亮,亦沒有產生任何險象,一來是測試車已裝上屬 TTS 最大尺碼的 Audi Sport 20 吋輪圈及 255/30 ZR20Pirelli P ZERO 輪胎, 胎面闊, 胎壁極扁平,貼路性能超強,另一原因是奧迪的 quattro 四驅系統及能對個別內彎車輪作獨立制動的循跡控制功能,都有效穩住了走勢。再往山上跑,有一個可 4 波高速跑過的快速彎,無論上山還是落山,TTS 的行車軌跡依然表現穩定,給我絕對的操控信心,反方向來到先前提過的 offcamber 手臂彎,由上山變為落山,入彎前必需先來一腳重煞才可以扭左軚進入,落山重煞,車頭一對輪胎並沒有因為壓力大增而引致轉向不足,車頭只是沉了一沉,前輪隨即又咬著路面拐了過去,事後看過行家以同樣手法衝過同一彎角的照片,可見到即使過彎速度已頗高,車身的外傾幅度卻不算大,TTS 懸掛系統在 Dynamic 模式下的表現的確相當強勁。
新 TTS 的 Audi Drive Select 系統仍提供 efficiency、comfort、auto、dynamic 及 individual 五個行車模式,當中 individual 再可對傳動、懸掛、轉向、四驅及引擎聲效等五個系統作個人化設定,日常駕駛行 efficiency、comfort 或 auto 皆無不可,但快跑必然首選最跑車化的 dynamic 模式,主因是 dynamic 設定下的 Magnetic Ride 電磁控制吸震筒有更紮實的表現,同時軚控也更實在,在山路上高速走行,底盤的協調性最強。
談新引擎與波箱
至於新引擎及波箱,論終極速度其實跟前期款 TTS 分別不是很大,要知道前期款隨便盡油衝刺,只需百多米距離已可去到 120-130km/h 範圍,新款感覺也一樣快,但值得留意的是,新引擎可能是為了符合較嚴格的排放要求,引擎的運作特性已稍作調整,終極馬力輸出轉數為 5,400rpm 起,比前期款提早了 400rpm 出現,紅區則設在 6,800rpm,起初懷疑新引擎的大力區是否會提早到頂,經過山路上的考驗後,發現引擎在 6,000rpm 以上餘勢仍在,想盡用高轉數的玩家大可繼續榨取高轉區的終極力量,但想從容地快開的話,加多了一個波段的新波箱,由於 1 至 4 波的齒輪比較前期款的 6 速波箱密集,大可選擇在 5,500rpm 左右升檔,在引擎轉數跌幅比前期款小的優勢下,一樣有一氣呵成的增速效果,而新波箱的另一特點,就是 7 波有較強的慳油作用,我們在公路上以 6 波 140km/h 巡航,引擎轉數不到 2,500rpm,用 7 波,更只是剛過 2,000rpm,在香港的法定速度內以 efficiency、comfort 或 auto 模式慢行,相信引擎很多時間都在 1,500-2,000rpm 範圍內 hea 跑!
SPEC.
引擎 1,984c.c. 直 4 DOHC 16V 直噴 Turbo
馬力 306hp/5,400rpm
扭力 40.8kgm/2,000-5,300rpm
傳動 7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四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55/30 ZR20 / 255/30 ZR20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191mm/1,832mm/1,343mm
軸距 2,505mm
加速 0-100km/h,4.5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查詢 合迪汽車有限公司 (Tel: 2528 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