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法拉利 1995 Toyota MR-2 Turbo SW20

12 Jul, 2018 By [email protected]

豐田 MR-2 總共有三代,SW20 屬於第二代,是生產年期最長及日本銷量最多的一代。雖然操控不及由英國蓮花車廠協助設計與設定底盤的第一代,但憑著更高的性能與無限的改裝潛能,加上法拉利般的外型設計,曾風靡萬千車迷。現在提起 MR2 這個名字,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 SW20。

Text & Photo:Eric Ng   Special Thanks:高轉汽車改裝 (9711 3372)

如果要大家揀一部集可靠、容易負擔、兩座位、中置引擎及後輪驅動等元素於一身的型號,相信不會有太多選擇。快意 X1/9? 不,要可靠喎! 法拉利? 相信相距負擔太遠了吧! 筆者想到的就只有擁有「平民法拉利」美譽的豐田 MR-2。

第一部中置後驅型號

MR-2 是 Mid-engine、Rear-wheel drive 及 2-seater 的縮寫。代號 AW11 的第一代 MR-2 於 1984 年面世,有英國蓮花車廠協助的外型設計與底盤設定,加上中置引擎的佈局,雖然輸出並不算突出,但因車身輕型 (不到 1 噸) 及後輪驅動,令其擁有相當突出的操控與性能,而且是豐田第一部中置引擎後驅型號,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市場大受歡迎,尤其是美國。

1989 年豐田乘勝追擊,推出代號 SW20 的第二代 MR-2,延續平價中置後驅(MR) 小跑車的輝煌年代。新車外觀設計摒棄了第一代直線方角的風格,變得更為圓渾及流線型,而且帶有法拉利 F355 的影子,因此,這代 MR-2 擁有平民法拉利的美譽。車身尺碼比第一代有明顯的增長,長/闊/高分別為 4,171/1,699/1,234mm,軸距亦增加至 2,400mm,車重相應增加了約 150kg。

一級方程式車手測試

第一代有英國蓮花車廠的協助設計車身及設定底盤,而新車不僅體型加大,重量亦有明顯的增幅,加上這一代還要更加注重日常駕駛的舒適性及豪華感,所以在研發階段邀請了一級方程式車手 Dan Gurney 進行測試,務求令新車能延續上代的操控表現及性能。

新車底盤以第一代為基礎改良,依然保持 42:58 前、後車重比例。不過因為在性能輸出上有明顯的增長,加上車重亦提高,令這代屬於中置引擎後驅型號較容易出現的突然性轉向過多 (Snap Oversteer) 情況反而有增無減。因為入彎前減速過程中,車輛重心前移,會導致後輪抓地力下降,此時若駕駛者欠缺經驗,反軚修正過多的話,會導致車尾左右擺動,造成失控橫移的現象。

廠方接納市場的反映意見,在 1993 年時推出改良版本,主要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改良,首先優化前輪麥花臣懸掛的彈簧與避震組合,並改良後懸掛的避震系統,採用較硬的杯士,較長的懸掛拉桿,改用較闊的輪圈,將離地距降低,藉此改善轉向過多的問題。此外,制動效能亦是受到車迷批評的部分。這是隨著第一代 AW11而來的。但新車得益於加大輪圈尺寸,改良前、後制動分泵,增加制動碟直徑等,使制動力度有長足的進步。





不同動力配置

這代 MR-2 根據不同市場提供不同的動力心臟,在日本本土市場上,提供 2.0 公升 3G-GE 自然吸氣引擎和 2.0 公升 3S-GTE 渦輪增壓引擎選擇,前者最大馬力輸出 165 匹,後者 220 匹。至於歐洲市場提供 3S-FE 與 3S-GE 兩款自然吸氣引擎,最大馬力輸出分別為 140 匹及 181 匹。美國就有 2.0 公升 3S-GTE 渦輪增壓引擎及 2.2 公升 5S-FE 自然吸氣引擎,兩者最大馬力輸出分別是 203 匹及 132 匹。根據不同的配置,在日本本土分為以下 4 個版本:

G 版:配 2.0 公升自然吸氣 3S-GE 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163 匹。提供 4 前速自動或 5 前速手動波箱。布藝內飾,配備基本的空調和電動門邊鏡。

G-Limited 版:G 版的小改型,動力和傳動系統與 G 版相同,但外觀上增設尾部擾流板、霧燈和電動摺疊門邊鏡。

GT-S 版:裝備 2.0 公升渦輪增壓 3S-GTE 引擎,馬力輸出 220 匹,僅配 5 前速手動波箱,車廂設計與外觀與 G-Limited 版相若。

GT 版:乃 SW20 頂級版,動力和傳動系統與 GT-S 相同,車廂在 GT-S 的基礎上改用皮質內籠和座椅,還有更豪華的兩段式空調。

為了向 TRD 2000GT 在 GT-C 賽事的勝利致敬,豐田於 1998 年為 SW20 推出原廠包圍件,將街版 SW20 的外觀改為 TRD 2000GT。事實上 TRD 2000GT 是基於 SW20 的底盤開發的,甚至當年豐田參加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也是以此車的底盤作改良。

更多人認識

這一代 MR-2 是車系中最長壽的一代,生產期由 1989 年至 1999 年,長達 10 年之久,打破了日本車廠一般四至五年換代的規律。因為生產周期長,在市面看到此車的機會多,所以比起上世紀 80 年代推出的第一代, 又或 2000 年至 2005 年面世的第三代 (ZZW30) 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廠方為 SW20 進行了 4 次小改款,所以在 10 年的生產周期內,一般分為 5 個時期。

第一期 (Revision 1) 1989 至 1992 年:受到汽車傳媒的批評,指此車雖然擁有不俗的性能,但它不容易駕馭的駕駛特性對於第一次擁有中置後驅車的車主而言,是較難適應的。

第二期 (Revision 2) 1993 至 1994 年:首次推出改良版,渦輪增壓器由原本的CT20b 改為 CT26,採用 15 吋直徑後輪圈、限滑差速器作為選裝配備、較硬的 Bilstein 避震成為標準配備、轉向系統加以改良、引擎改用更穩固的固定架,引擎輸出依然是 220 匹,但相對前期型號來說來得更容易駕馭。而改用新設計尾燈、限滑差速器成為標準配備並改良了吸震筒。

第三期 (Revision 3) 1995 年:3S-GE 引擎輸出提升至 173 匹、日版 turbo 引擎輸出提升至 242 匹、尾燈改良為圓形、三片式尾翼改為單片式、日本 turbo 版限滑差速器改為標準配備、增設 EHPS 電子輔助軚環、加強後懸掛吸震筒安裝點結構。

第四期 (Revision 4) 1996 年:前沙板加上指揮燈、改用五幅式合金輪圈、日版可選配副駕駛座安全氣袋、改進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第五期 (Revision 5) 1998 年:前沙板指揮燈燈罩改用透明設計、改用新設計及輪幅較幼的 15 吋合金輪圈、儀錶板外圈改為紅色,波棍和皮座椅 (turbo 版) 可選擇紅色設計,日版可選用 BEAMS 3S-GE 200 匹新引擎。

有升值潛力

SW20 於 90 年代在港銷售時車價大約 30 萬元,之後大約十幾年,二手價曾跌到谷底的兩、三萬元。不過近年因為興「舊車新玩」,加上 MR-2 是豐田的經典跑車型號之一,現今一輛質素佳的 SW20 要接近 10 萬元,而且是有增無減的趨勢。好像圖中這部 1995 年 MR-2 Turbo,就要 9 萬多元。

由於 SW20 當年在香港十分流行,要在香港找到二手盤不算太難。不過要全原裝的話,在日本會比較容易找到。維修方面,此車因為設計簡單,沒有太多電子部件,引擎又是大路設計,有同廠型號共用,所以維修上不成問題,零件即使在香港找不到,日本供應充足,上網購買十分方便。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SW20 亦在經典賽車題材漫畫《頭文字 D》中出現,在漫畫中主角「藤原拓海」最大對手之一,「小柏海」的座駕就是這一代豐田 MR-2。採用 FR 驅動佈局的 AE86,雖透過《頭文字 D》漫畫連載「鹹魚翻身」,使得豐田重啟生產線而延續產品壽命,近年亦有消息傳出豐田有計劃將 MR-2 這部經典中置引擎後驅小跑車重生,如消息屬實的話,對於一眾豐田車迷來說,實在是喜訊,對於 MR-2 而言,是一個致敬的表現,亦可讓廣大車迷更加了解豐田這部一代經典型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