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經典 1989 Alfa Romeo SZ

26 Apr, 2018 By [email protected]

有些型號一面世就知道它將來會成為經典,愛快 SZ 就是其中之一。在一眾新款高性能轎跑車之中,29 年前面世的它,在今時今日外型仍然歷久常新、其突破性的車身用料仍然獨步天下、能抵受高達 1.4G 橫向力的彎路操控性仍讓人津津樂道。你想增加對這部「天生經典」的愛快型號的認識嗎? 本文幫到你。

Text: Eric Ng   Photo: Kwok Chi   Special Thanks: Auto Italiana Club Hong Kong

成立至今超過 110 年的愛快車廠,有不少型號都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它不是暢銷型號,不嘗見到,但只要看過一次就讓人畢生難忘。而在這些型號當中,有部分甚至在甫推出時就令我覺得它將來必成為經典型號,因為這些型號擁有產量少、外型歷久常新、設計突破傳統、甚至獨一無二的優厚條件,SZ 是其中一輛。

建立品牌形象

對於愛快而言,SZ 絕對不是一個可以令其賺錢的型號。愛快生產 SZ 的目標是為車廠建立出獨特的品牌形象。在 SZ 推出之時,給人的感覺既不時髦,也不保守,外型亦不算俊朗瀟灑,更看不到它與同廠其它型號一脈相承之處。有人好喜歡它,但卻有人甚至會憎恨它。它建立了的標準是前所未有的,它更被人稱為「怪物」(Monster)。

SZ 的原形車 ES-30 首見於 1989 年日內瓦車展。若談到此車是由誰設計這個問題,是有點複雜的。據了解,當年不只 3 個設計團隊被邀展開此車的設計工序,包括 Zagato 設計室、愛快擁有的 Centro Stile (設計師包括 Walter da Silva 及 Alberto Bertelli)、快意設計中心的 Mario Maioli 與 Rober Opron 設計師、法國 Citroen SM 設計室及雷諾 Fuego 等。

設計沿自快意設計中心

其實,Zagato 原本的設計方案沒有被廠方採納,最後 ES-30 的設計是沿自快意設計中心, 即來自設計師 Mario Maioli 與 Rober Opron 的手筆,換句話說,ES-30 的車身與車廂設計主要是由他們兩人負責。而 SZ 的整個開發過程,由籌備、正式展開計畫至完結,其實時間不算長,僅在短短的 19 個月內就完成,這與採用 CAD 電腦與其初稿完成度高不無關係。

Zagato 只為 ES-30 的車頭與車尾做了輕微的修改,但因愛快與 Zagato 有良好的關係及其不可抗拒的名牌效應,所以在原形車 ES-30,廠方已在車頭沙板上掛上 Zagato 字樣的徽章。外界對此車的熱烈反應令愛快管理層決定火速將此車限量生產,並將之命名為 SZ (Sprint Zagato),有紀念愛快過往輝煌歷史的作用。同年愛快生產了 11 輛 SZ,廠方並向外公佈 SZ 的產量限制為 1,000 輛。翌年產量為 289 輛,1991 年是 SZ 生產期的最後一年,這年總共 736 輛駛出生產線,最後令 SZ 的總產量達到 1,036 輛,當中有 38 輛是原形車及正式生產前的版本。



被稱為怪物

廠方只為 SZ 提供一個車身顏色選擇,即 Rosso Alfa 紅色,與灰黑色車頂結合下,呈現出紅、黑色的 two-tone 造型。車身是以熱塑性樹脂膠 (thermoplastic resin) 製成,再加入玻璃纖維強化。搭建於鋼製底盤之上,以一種高效能的黏著液接合,形成一個具有極強剛性的車架,有指能抵受高達 1.4G 的橫向力。因為此車的「超硬淨」車架及絕佳的循跡性,有意大利傳媒將它形容為怪物 (Monster)。SZ 的玻璃纖維強化塑料車身由意大利 Carplast 及法國的 Stratime 公司生產,而 agato 的主要角色只是負責組裝而已。

SZ 原形車機械佈局的設計概念主要是沿自愛快,愛快賽車部門亦有提供意見,尤其是關乎操控性的底盤設定。3 部原形車以取得世界房車賽冠軍的 75 房車為基礎,經過嚴格而全面的測試之後,敲定了 SZ 的機械佈局與底盤,就是以 75 作為藍本。1988 年的原形車採用了 75 的 3.0 公升 V6 引擎,並在多方面作出提升,包括排氣、冷卻、燃油噴注及點火等。最終定案後,SZ 的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210 匹,峰值扭力 25kgm,推動 1,260kg 重的車身,極速達到 245km/h,0 至 100km/h 加速可在 7 秒內完成。

懸掛沿自 75

懸掛參照 75 參加 A 組賽事的賽車而設計,是前麥花臣及後戴迪安式,配上來自 Koni 可調式避震器,讓駕駛者可透過車內的按鈕選擇高、低兩種離地距設定。驅動系統的布局是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後置波箱,以收重心分佈平均的優點。5 前速手動波箱配備單片式離合器,並以液壓操作,配以機械式限滑差速器。前後制動均為透氣碟式設計。

SZ 是針對提供駕駛樂趣而設計的,可以說是一部 driver’s car,除了擁有極高的駕駛樂趣之外,車廂設計亦加以配合,以淺啡色皮革與黑色纖維物料互相搭配的車廂集運動化與高格調的優點於一身。控制台的設計更是特別為駕駛而設,目標是方便駕駛者操作,除了大部分控制按鈕的位置盡量靠近駕駛席之外,中控台亦呈輕微的角度面向駕駛者;此外,設有大面積的車窗,尤其是兩邊 A 柱是輕微彎曲的,有提供良好駕駛視野的優點。兩張真皮桶型座椅的設計亦有異工同曲之妙,外型相當修長,有輕量化的好處,而且兩邊特別凸出,目的是提升包圍感,令駕駛時司機與乘客都能穩妥坐在座椅之上。

愛快擁護者

此車只有左軚版本,圖中這部 SZ 亦然,所以不能在香港登記出牌駕駛,但像它這樣經典的型號,價值在於收藏,像此車的車主一樣,是一名老爺車收藏家,亦是愛快的擁護者,例如愛快 GTV6 及 75 等型號都在他的收藏之列,SZ 當然不例外。此車是它從日本購得,擁有良好的質素,車主當然是「錫車之人」,雖然香港潮濕和炎熱的天氣不利「keep 車」,但他將這部 SZ 保存在極佳的狀態,加上此車沒有落過場,並非「賽車底」,引擎並無被催谷過,所以更具收藏價值。

拍攝當日,雖然是由拖車拖到拍攝的地點,但在拍攝期間需要將車稍作移動,雖然只是慢慢行駛,引擎僅處於低轉範圍,但已令筆者陶醉於它的悅耳引擎聲之中,愛快引擎出名靚聲,果然名不虛傳。

車主表示,香港寸金尺土,泊車位難求,加上珍藏的型號不少,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對此車感興趣,可以透過以下電郵地址與他聯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