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
車款 M2 Competition車價 HK$958,000 起
引擎 2,979c.c. 直列 6 汽缸 DOHC 24V 雙渦輪增壓
馬力 410hp/5,250-7,000rpm
傳動 6 前速手動,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五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45/35 ZR19, 265/35 ZR19 (前/後), 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
尺寸 4,461mm/1,854mm/1,410mm
軸距 2,693mm
車重 1,550kg
加速 0-100km/h,4.4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量 9.8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SPEC.
車款 RS 3 Sedan車價 HK$791,800 起
引擎 2,480c.c. 直 5 汽缸 DOHC 20V 直噴 Turbo
馬力 400hp/5,850-7,000rpm
傳動 7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四連桿 (前/後)
制動 鑽孔通風碟/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55/30 R19 / 235/35 R19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479mm/1,802mm/1,399mm
軸距 2,631mm
車重 (DIN) 1,515kg
加速 0-100km/h,4.1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量 8.6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兩款「入門級」烈性房跑,各懷 400 匹以上馬力,零壹加速同屬 4 秒頭,售價皆在 100 萬元之內,看似很多共通點,但一同到大山狂攻之後,你會發現這兩件武器有不一樣的操作特性。
Text: Benny Tsang & Mickey Loi Photo: Kwok Chi
Benny:
兩部車採用完全不同的機械佈局,RS 3 是 quattro 四輪驅動,M2 Competition 則是後驅。
奧迪用於 RS 3 的 quattro 系統,設計上容許引擎動力全數輸往前軸或後軸,而電腦會根據實況控制前後軸動力分配之餘,亦會配合 Audi drive select 系統所選的行車模式來調整動力分配策略,例如開快車專用的 Dynamic 模式,相對會有較多動力輸往後輪,話雖如此,卻不可期望開 RS 3 會有太多後驅車性格。RS 3 出廠規格前後輪皆配 235/35 R19 輪胎,這部示範車已選裝了 255/30 R19 頭胎,
即是近代 RS 3 常見的前闊後窄「鴛鴦胎」組合,這配搭加強了前輪的抓著力,對大多數時間前輪獲得較多動力的 RS 3 固然合適,另一作用是可抑制 quattro 系統偏向「推頭」的操控特性,使快跑時的轉向表現更中性。在窄彎為主的荃錦公路上落山認真考驗,即使用最進取的 Dynamic 模式狂「質」入彎,輪胎幾乎每個彎也在嘶叫,但行車軌跡卻沒有甚麼偏差,感覺是底盤極限比輪胎極限高得多,當輪胎不斷嘶叫、到了輪胎極限的臨界點時,除了 quattro 透過分配前後軸的動力去微調行車軌跡外,ESP 防滑程式同一時間也對內彎車輪進行獨立制動,令「推頭」現象未到可察覺的程度就得到修正,因而會出現輪胎在嘶叫的同時,也像擦紙膠一樣咬地的神奇效果。
對個別玩家來講,RS 3 這種乖巧的操控性感覺比較乏味,但站在安全角度考量,卻是更適合絕大多數用家的設定,讓平均水準的駕駛者,也可輕鬆而安全地體驗座駕應有的潛力。M2 Competition 是 BMW M 陣營最初階的型號,與 RS 3 一樣,懸掛系統不提供軟硬設定,只在轉向重量感及引擎反應各提供 COMFORT、SPORT 及 SPORT + 三個選項,選用 SPORT + 引擎操作模式,DSC 防滑系統會自動進入 MDM 狀態,重油出彎容許較大幅度的甩尾。
在同一山路開 M2 Competition,彎前重煞、特別在落山路段,會感到車頭明顯比 RS 3 重,但這並不影響彎前制動的表現,M2 Competition 的制動系統不僅「睇得」,制動力也異常強勁,只嫌踏板初段行程的踏著感太輕,很輕力操作已有很強的制動力,高速操控期間,這樣反而不利微調入彎初段所需的制動力。
早前,我在 M2 Competition 的試車報告中提到即使將轉向設定為 Dynamic 模式,軚控重量感仍覺偏輕,今次與 RS 3 同場測試,才發現 M2 Competition 的軚盤重量及路面感都比 RS 3 好,懸掛系統在吸震舒適及拐彎時的抗傾能力,也有較全面的表現。將引擎及轉向先後設定為 SPORT 及 SPORT + 模式考驗,即使 M2 Competition 的車頭感覺較重,但入彎時前輪仍有後驅車一貫銳利的指向性,以 SPORT 模式重油出彎,有很穩定的出彎軌跡,同時亦可感受到 DSC 系統不斷透過 ABS 對個別後輪作獨立制動,以保持穩定的過彎動態,當改用 SPORT + 設定後,同樣是重油出彎,行車軌跡便不像 SPORT 模式那麼穩定,多了點甩尾,即使沒有將 DSC 系統完全關掉,彎路動態也比四驅的 RS 3 有較多變化,這正是不少玩家對後驅車著迷的原因之一。
Mickey:
相比起少 500cc 及一個汽缸的 RS3,它的整體動力爆發不遜於 M2 Competition,尤其在出彎時四驅的它可以讓駕駛者安心地一邊轉向,一邊盡油出彎,全賴其技術核心 quattro,以 Haldex 系統為核心的純機械全時四驅系統。至於 M2 Competition 被多位「馬迷」認為是過去 1M 的平衡版本,需知道以往 1M 於操控上都有一定難度,「個尾太走」令駕駛者不易在出彎時拿捏到準確的油門角度,而 M2 Competition 在這方面有更理想的表現, 當日試車時於山路也曾經在出彎時維持高轉去穩定車輛,感覺上它依舊有著尾驅的線性,但減少了容易過度轉向的感覺。不過,如果手腳不協調,200hp 馬力都可能會甩尾撞車。另外,RS3 只需簡單將手放在「九點搭三」的位置就可以輕鬆轉檔,相反 M2 Competition 就比較忙,手動轉檔行程比較長,很多時候手肘都要先碰到椅邊才轉檔,有點不太習慣。
在制動方面,M2 Competition 已裝上最高規格的前頭 6 尾 4 活塞 M Sport 制動卡鉗,前後通風碟直徑 400mm 及 380mm,比正常規格分別大 20mm 及 10mm,應付一般山路快跑絕對沒有難度,唯感覺上制動反應及力度相當「Racing Feel」,拖 brake 入彎時要是速度不太高,就會有一種即時停的感覺,當然如果把 M2 Competition 放到賽車場上一定會樂而忘返。而 RS3 就用次一級的頭 4 尾 2 的制動卡鉗,對於馬力相若的兩部車,煞車反應及壓力高下立見,特別是在測試完 M2 Competition 之後,RS3 大直路下山後急煞轉向要提早及踩深一些煞車,當日測試的 RS3 用上更闊的前胎,減低推頭的情況出現,儘管輪胎已經「飆高音」,但依然可以讓我很放心地利用 quattro 系統的輔助繼續「比油衝」。相對而言,RS3 於一整天都給予我安心的駕駛體驗,而 M2 Competition 就將我帶返大學時期於駕駛手波跑車的回憶。
SPEC. (BMW M2 Competition)
車價 HK$958,000
引擎 2,979c.c. 直 6 DOHC 24V 直噴雙 Turbo
馬力 410hp/5,250-7,000rpm
扭力 56.1kgm/2,350-5,200rpm
傳動 6 前速手動,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五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45/35 ZR19 / 265/35 ZR19 Michelin Pilot Super Sport (前/後)
尺寸 4,461mm/1,854mm/1,410mm
軸距 2,693mm
車重(DIN) 1,550kg
加速 0-100km/h,4.4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 9.8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查詢 寶馬汽車 (香港) 有限公司 (Tel: 3129 9010)
SPEC. (Audi RS 3 Sedan)
車價 HK$791,800 起
引擎 2,480c.c. 直 5 汽缸 DOHC 20V 直噴 Turbo
馬力 400hp/5,850-7,000rpm
扭力 48.9kgm/1,700-5,850rpm
傳動 7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麥花臣支柱/四連桿 (前/後)
制動 鑽孔通風碟/通風碟 (前/後)
輪胎 255/30 R19 / 235/35 R19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479mm/1,802mm/1,399mm
軸距 2,631mm
車重 (DIN) 1,515kg
加速 0-100km/h,4.1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 8.6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查詢 合迪汽車有限公司 (Tel: 2528 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