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 S90 於去年 9 月到港時的試車報告是筆者撰寫的。記得試車當日因為天雨關係,未有機會徹底測試此車,尤其是操控表現方面。我在報告中寫:「下次有機會再試,一定要去石澳道跑一轉。」今次借了此車 4 日 3 夜作長期測試,一來可透過用家的角度去看看此車的優劣,而且可以徹底地試用某些功能,例如循航系統,最重要是終於可駕此車去石澳道走一趟!
Text & Photo: Eric Ng
星期五下午到富豪灣仔陳列室取車,取了車之後第一時間駕駛去附近可以停車的地方,先熟悉一下車上的各種操控,並將車上的行車里數錶、平均油耗與平均車速等重新設定,好讓車上的電腦紀錄我這次 4 日 3 夜長期測試的行車距離、油耗表現及平均車速等資料。
如操作電腦
以往我在其它型號上要作這樣的設定時都不會遇上困難,因為儀錶上的里數錶一般會清楚顯示:「由重設開始計算」或「由啟動引擎開始計算」,只要選擇前者即可,並不困難。不過這部富豪 S90 在這方面就不夠 user-friendly,我按了軚盤右方的四方形鈕,儀錶右下方出現一個彈出視窗,有點操作電腦感覺,感覺頗先進的,視窗上方出現一排字,由左至右排列,分別是「旅程」、「媒體」、「電話」及「導航」。選擇旅程應該沒錯了吧。當我 scroll 落去旅程的子目錄時,出現了很多個 TM 及 TA,跟著這兩個英文字母的是 km、km/h 或 L/100km 等,我相信這是我想找的位置,但到了這裡我真的不知如何選擇。
首先,我想了很久都不知甚麼是 TM 及 TA;第二,到底 reset 掣在哪裡?我記得上次測試此車時可透過中控台輕觸式屏幕找到車主手冊,於是嘗試透過這途徑尋找有關的說明,根據車主手冊的目錄,一層一層的找下去,結果給我找到了,原來 TM 的意思是 Trip Meter Manual, 而 TA 的意思是 Trip Meter Auto。到了這裡開始明白,TM 就是我認知的「由重設開始計算」,而 TA 就是「由啟動引擎開始計算」。
要查看車主手冊
好了,搞清楚這兩個簡寫的意思,但要 reset 的話,到底按哪裡?因為控制上述的彈出視窗與有關功能都是透過軚盤右方的一組掣完成,我直覺地覺得 reset 應該都一樣由這組掣控制,但我試了好一段時間都未能成功。只好再進入車主手冊查看,一輪查找之後發現,原來 reset 掣是非常傳統地設於軚盤左後方水撥控桿的末端之上。單單搞清楚甚麼是 TM 與 TA,並將 Trip Meter 重設就花了我差不多 25 分鐘的時間,這方面的設計,實在讓我感到有點無奈。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車上的各種操作其實都可透過中控台有如平板電腦的 9 吋輕觸式屏幕去控制,使用起來真的很像平板電腦,只要跟著指示逐個揀選即可。不過 icon 安排得過密,操作上有點不便。例如進入座駕頁面時,一個個 icon 呈現在屏幕之上,密麻麻的,一個連著一個,icon 之間沒有間隔,所以我遇過在駕駛時需要操作一些功能,因為行駛當中車輛未免有點搖擺,我選擇 icon 時就試過誤觸旁邊的功能,手一定要很定才能精確地選擇所需的 icon。
測試的這幾天,行駛高速公路的機會較多,時間亦比上次測試時長,所以有機會徹底測試一下 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這系統比定速巡航系統更加先進,它不但讓駕駛者設定車速及與前車的距離,當系統感應到前方有慢車或有車輛切入時會自動減速,當這些車輛駛離時,系統會自動加速至駕駛者預先設定的車速。
實現半自動駕駛
筆者十分欣賞這系統,首先操作簡易,只要透過軚盤左方的一組按鈕控制即可,第一次用都很快適應,至少我不用翻查車主手冊。此外,在遇到前方慢車或切入車輛時的減速動作並不突兀,而且能精準地對應前方車輛的速度而加速與減速。我採用自己部 MPV 的定速巡航系統時我都會將右腳靠近制動踏板,以防前方發生特別狀況需要即時減速。但 S90 這套「可加可減」系統卻給我很大的信心及安全感,我完全將右腳放到地台之上好好休息,任由系統自行為我控制車速即可,能大大減低駕駛疲勞感之外,我甚至覺得 S90 已帶我進入了無人駕駛的領域裡。
平時新車到港試車加影相,一般三小時左右就要完成,所以要花時間去測試的功能大都無機會測試得到,我趁這次長測,試一試 S90 配備的自動泊車系統。它的操作與其它品牌的系統大致相同,都先需掃瞄要泊車位左右或前後的狀況 (視乎 L 或 S 位),然後才開始啟動系統泊車。筆者測試的是 L 位,系統泊入車位時的線位弧度都較大,所以要多一手軚才能泊好車輛,這與筆者上次測試平治的自動泊車系統相同,可能是安全問題的考慮,系統不會一手軚就泊入車位。在啟動系統進入自動泊車的過程,系統需要與車主溝通,例如提醒車主何時入後波慢駛,何時泊好車入空波等,所有內容都在中控台上的 9 吋屏幕顯示出來,與其它在儀錶上顯示的型號相比,更為清晰及安全。
理想音樂欣賞空間
駕駛了 S90 數天,其紮實的車架與認真的造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還了車之後,再駕駛自己部車齡已有 10 年,底盤開始鬆散的 MPV,讓我更感到 S90 在這方面的優勢。此外,車廂隔音方面亦值得一讚,平時在自己部車上我好少聽古典結他音樂,因為這類音樂較靜,車外傳入車廂的雜聲往往會對音樂造成滋擾,影響欣賞的心情。但在 S90 的車廂之內,我可以好好地享受古典結他音樂,因為此車的隔音表現極佳,加上車廂內的雜聲近乎零,為我帶來一個理想的音樂欣賞空間。
配備的兩公升 turbo 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254 匹,峰值扭力 35.7kgm,加上不算重的 1,801 kg 車重,以車身這麼大的型號來說,駕駛起來,加速表現比預期中爽朗,一來完全沒有渦輪遲滯的問題,尤其是中、低扭力的發揮反應頗快,盡顯細容積細 turbo 引擎輕巧、反應快及暢順的優點。所以駕駛 S90 時,無需像筆者部 MPV 那樣只能乖乖跟人車尾,需要時仍可突圍超越前方慢車,而且採用了 Dynamic 行車模式時,引擎、軚盤等作出相應的調校,提供更運動化的駕駛感,在這模式之下,引擎會保持在較高轉速,軚盤亦會變重,的確有較為 sporty 的駕駛表現。
在石澳道上快「劈」,以 S90 這樣大型的前驅房車來說,擁有不俗的靈活性,車身惰性不大,一般前驅重量偏向車頭的問題不算明顯,彎路指向性合格,在彎中懸掛有不俗的支承力,而且表現不突兀,急煞車向前俯衝的程度亦控制得宜。總的來說,S90 的操控表現比日本同級對手為佳,帶點歐洲車那種硬朗而平穩的表現,不過在溝通感及駕駛樂趣方面仍未達到一線歐洲房車的境界,但相比以往的富豪型號如 S80,已有相當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