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盞省油燈 Audi A6 Avant 45 TFSI quattro

6 Dec, 2019 By [email protected]


SPEC.

車款 A6 Avant 45 TFSI quattro
車價 HK$652,000 起
引擎 1,984c.c. 直 4 汽缸 DOHC 16V 直噴 Turbo
馬力 245hp/5,000-6,500rpm
扭力 370Nm/1,600-4,300rpm
傳動 7 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五連桿/五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碟式 (前/後)
輪胎 245/45 R19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939mm/1,886mm/1,494mm
軸距 2,924mm
車重 1,760kg (DIN)
加速 0-100km/h,6.2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量 6.5-6.8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Audi A6 Avant 旅行車車身長近 5 米,淨重 1,760kg,配一台 2.0 公升 Turbo 引擎,用舊有邏輯,想慳油都難,但從柴灣開一轉車上山頂,沿途的耗油數據告訴我,這部中型旅行車的確有條件講慳油。

Text & Photo: Benny Tsang

第313 期「蘇格蘭高地行」一文,我記錄了駕駛著租用的寶馬 520i Touring 旅行車遊玩了 1,359 公里,共使用了 110.47 升汽油,相等於平均油耗約 8.1L/100km,這實測結果比我原先的預期慳油。不過,那數字也引起部分開慣車的朋友質疑,例如在蘇格蘭的交通多暢通無阻,在香港駕駛卻是日塞夜塞,低油耗之說在港未必成立。

沒錯,在蘇格蘭自駕遊期間,塞車的時間差不多是零,但是,我們全程車內都坐了 4 人,而且有一半時間載著逾 60kg 行李,機件的負荷也不算特別輕鬆。若塞車的時間佔了一定比例,亦必然會導致油耗上升,但塞車時間的多少是沒有譜的,塞的時間越長,油耗亦必然會越高,因此,我自己評估一部車的油耗時,通常都會避開一些嚴重塞車的路段來進行數據收集,因為這才可具體反映一部車的正常油耗。

長途車 7-8L/100km 不是夢

奧迪 A6 Avant 無論定位、車身尺碼及引擎規格,都與寶馬 520i Touring 非常接近,車身長度同樣超過 4.9 米,軸距也逾 2.9 米,尾廂基本運載量是 565 升與 570 升之比。奧迪的 2.0 公升 Turbo 引擎輸出明顯佔上風,245hp 馬力及  370Nm 扭力都在寶馬 520i Touring 的 184hp 及 290Nm 之上,儘管 520i Touring 輕身 125kg, 但 A6 Avant 的 0-100km/h 加速只需 6.2 秒,比寶馬快了足足兩秒,廠方公布的平均油耗顯示,520i Touring 略比 A6 Avant 慳油 0.4-0.5L/100km。

在柴灣開始今次的試車之前,我特別把行車數據重設歸零,然後取道東區走廊、告士打道、紅棉路、馬己仙峽道及山頂道往山頂公園,僅開行了約 5 公里至太古城對開,平均油耗已跌破 9.0L/100km,到了金鐘紅棉路上斜之前,數據更低至只有 7.8L/100km,換言之,在香港駕駛 A6 Avant,只要行車路線有 10 公里以上、路況暢順,平均油耗 7-8L/100km 並不是夢。由金鐘開始上山之後,耗油數字雖不斷回升,但抵達山頂公園時,也不過是 12.5L/100km,在山頂完成拍攝後,我又把數據重設歸零,然後取道淺水灣、大潭等沿山路返回柴灣,這回程路線的平均油耗為 8.8L/100km,以 A6 Avant 的噸位來講,這個數字我絕對收貨。






操控輕巧路感微弱

這個尺碼的奧迪旅行車,我們很少機會試得到,自己對上一次在港測試,已要數十年前的奧迪 RS6 Avant,乃當代奧迪 A6 Avant 系列的最強型,當年 RS6 Avant 給我的感覺,除了 5.0 公升 V10 雙 Turbo 引擎的力量來得比 R8 跑車的自然吸氣引擎還要兇猛之外,車身重、車頭慣性重力轉移大,要搭載一套剛性極高的懸掛系統,才有穩打穩紮的底盤功來把超級的性能降服,當年開 RS6 Avant 快跑雖然過足癮,但以最重軚的 Dynamic 模式在山路上搏鬥 20 分鐘,其實身心也會十分疲累。今次試駕 A6 Avant 的感覺則完全不同,不僅是 RS6 與 A6 有定位上的分野,這部 A6 Avant 的底盤及車身「含鋁量」較高,而且只搭載一副小巧的四汽缸 Turbo 引擎,車頭輕巧而重量轉移少,即使懸掛配搭是舒適型取向,落斜重制動入彎,亦沒有全身重量俯衝向前的壓逼感,過彎動作輕盈,轉向系統的操作力度也屬偏輕巧,比 520i Touring 還要輕,路面感方面,當 520i Touring 也只有微弱的路感時,我們還可以對奧迪有太多奢望嗎? 只可以說,先後開過 520i 及 A6 後,兩家德國車廠都不約而同地把這類中型旅行車底盤設定的重點,放了在舒適、易駕駛方面。

測試的 A6 Avant 屬裝備最齊全的 Prestige Package Plus 版本,胎軨配搭由 225/55 R18 規格提升至 245/45 R19,以近代新車標準,並不算超級大軨薄胎組合,駕車過氹時,懸掛有足夠的吸震緩衝,舒適度足夠之餘,底盤反應亦明顯比細一個碼的旅行車紮實,載重能力當然也較高。

2.0 Turbo 引擎輕鬆上斜

Audi drive select 系統提供了 Efficiency、Comfort、Auto、Dynamic 及 Individual 五種行車模式選項,但實際可改變的特性只有傳動系統反應及軚控重量感兩方面,Individual 個人化模式亦只能在傳動及軚控兩個功能之間各三個選項中揀一個,而軚控重量感基本上只有好輕、輕、偏輕三個選擇,反而傳動系統三個選項之間的分野較明顯,但我只會在其餘四個模式之間作考慮,大部分時間會揀 Auto,一個人出行又想開快一點會用 Dynamic,秋涼又想學人講環保就選 Efficiency。

這台 2.0 公升 Turbo 引擎力足輕鬆推動一輛 Q7,用於 A6 Avant 哪有不夠力之理? 由金鐘開上山頂,只用 Auto 模式 D 波二千餘轉,已可輕易跟隨路上的車群,波箱亦毋須反覆換至更低波段,反映引擎的低轉動力豐厚,在山路上踩油快湧一段,雙離合器波箱主動拖波的反應尚好,引擎在上斜路段的轉速攀升不算特別猛烈,但卻可交出十分夠用的速度。

乘用空間充足

開旅行車,個人不會特別看重性能與操控性,反而更著重內外設計品味與實用性。這一代 A6 Avant 是首款採用最新奧迪設計的旅行車,車身有不少鋒利有力的起角線條,後輪沙板也帶點外拋,尾部 D 柱位線條也十分自然。我更鍾意全新的車廂設計,控制台充滿立體感,中央雙屏幕也完美地融入附金屬外框的黑鋼琴木飾板之中,觀感和譖有格調。車廂乘用空間均非常充裕,若跟上代 A6 Avant 相比,後座膝前空間多了 21mm,前後座頭頂空間分別有 9mm 及 12mm 增長,肩膀位空間也加闊了 7mm,無論前後座椅的尺碼也造得相當大,尤期是坐墊深度夠,對大腿承托特別好。行李艙是典型歐洲旅行車格局,間隔整齊,存放闊度最少也有 1,050mm、深度 1,176mm,內壁以全地台毯物料覆蓋,感覺豪華又不怕刮花。行李艙門可遙控開關,但不設足部感應開門功能,用作分隔行李艙及坐艙的伸縮式分隔網用了細密網料,稍嫌視野通透度不夠大格仔網理想。

香港裝備規格

香港版 A6 Avant 暫時只有 45TFSI quattro 一個型號,以推廣價 HK$652,000 開售,並提供兩個裝備套裝選項,售 HK$672,000 的 Prestige Package,多設 360 度環迴鏡頭、氣氛燈、四區恆溫冷氣及後座側窗太陽擋等裝備;測試車屬 HK$692,000 的 Prestige Package Plus,配備了 Sports 前座、Valcona 皮革、19 吋輪圈及 B&O 音響等。其餘電動玻璃天窗、電動行李艙門、HD Matrix LED 頭燈、動態指揮燈、後泊車鏡頭、電控前座、電子錶板、Audi pre sense front + pre sense basic 安全系統、MMI Navigation Plus 導航系統及 Audi 智能手機介面等均屬所有版本的標準設備。










SPEC.
車價
HK$652,000 起
引擎 1,984c.c. 直 4 汽缸 DOHC 16V 直噴 Turbo
馬力 245hp/5,000-6,500rpm
扭力 370Nm/1,600-4,300rpm
傳動 7 速雙離合器自動 +/-,前置引擎,四輪驅動
懸掛 五連桿/五連桿 (前/後)
制動 通風碟/碟式 (前/後)
輪胎 245/45 R19 Pirelli P Zero (前/後)
尺寸 4,939mm/1,886mm/1,494mm
軸距 2,924mm
車重 1,760kg (DIN)
加速 0-100km/h,6.2 秒 (廠方數字)
極速 250km/h (廠方數字)
耗油 6.5-6.8L/100km (混合;廠方數字)
查詢 合迪汽車有限公司 (Tel: 2528 1862)

Related POSTS